首页 > 资讯

广东省社科院刘佳宁:拓宽境内外碳市场交易渠道是目前大湾区碳市场建设最迫切的工作|天天热资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表时间:2023-02-25 10:14:29
分享到

编者按

2022年3月,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绿色金融专项课题研究活动,研究确定了26项课题。经评选,最终评出绿色金融专项课题一等奖5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8篇。

为深入了解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获奖课题的核心观点及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更多建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此次获奖的四个课题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始于2016年,围绕碳排放交易市场打造、绿色金融标准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创新等各领域多措并举地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纵深发展,在统筹好与全国碳市场的衔接和联动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金融“广东模式”。

《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与双碳战略启示》获得广东绿金委2022年度绿色金融专项课题二等奖。课题组负责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刘佳宁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简称“南方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课题组希望在其总结的广东经验的“五大名片”基础上,对照国外绿色金融发展实践,提出广东省“双碳”目标下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金融枢纽的战略启示和突破路径。

刘佳宁认为,广东应依托大湾区区位优势,有序推进三地碳市场的链接融合,而短期内最迫切和最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应是提供更丰富的满足跨境融资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境内外碳市场交易渠道。

刘佳宁。资料图

绿色金融广东经验的“五大名片”

南方财经:省社科院基于什么原因申报《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与双碳战略启示》这一课题?

刘佳宁: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我省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有待完善,产品体系还没有充分解决低碳投资所面临的瓶颈,绿色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有待深化,亟待提升碳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鉴于此,广东省社科院以落实“双碳”目标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与双碳战略启示》的研究选题,以期在系统分析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成效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发展特色,总结提炼出广东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经验模式。

此外,我们也希望对照国外绿色金融发展实践,特别是欧盟“可持续金融”体系的功能和路径,提出广东省“双碳”目标下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金融枢纽的战略启示和突破路径,为支持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要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孵化器、早期的绿色企业,就需要解决PE/VC机构在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的绿色项目募资难、长期资金不足、收益率低等问题。

因此,可围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发力,完善早期绿色企业孵化支撑体系。

一方面,健全绿色企业融资费用补贴和风险分担机制。明确绿色企业融资担保支持标准和范畴,设立绿色转型发展对接服务平台,助力绿色企业和绿色资金对接,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企业投资预评估,降低早期投资机构投资风险,支持绿色企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发展。

另一方面,以政府参与带动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共投。探索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联合的绿色低碳类基金,鼓励和引导大型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长期资金来源带头投向绿色企业,以“投贷联动”模式带动信贷资金对早期绿色企业的支持。

目前急需拓宽境内外碳市场交易渠道

南方财经:本次课题的核心部分之一是以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创新实践为视角的国际经验借鉴。根据国际经验,目前国内碳市场发展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刘佳宁:碳远期等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还需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以确保碳金融市场本身的健康发展,以及控制碳现货价格风险。

课题组认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深化发展我国碳金融衍生品市场,还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健康、活跃,具有规模效应的现货市场是碳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基石。由于衍生品交易成本低、资金杠杆高、成交活跃,现货市场的任何细微的缺陷都会在衍生品市场被放大,产生套利空间,侵蚀市场的根基。因此,要发展碳金融衍生品,首先需要夯实现货市场的基础,包括明确和统一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MRV)机制,在不同交易市场之间设置统一的交易规则,确保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交易的现货产品之间具有严格的同质性。

其次,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是发展碳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重要保障。全国市场启动后,将有更多的企业被纳入到控排体系中来,基于市场机制的碳金融衍生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激发。因此,需要进一步统一现有管理规定,填补空缺的管理规则,减少对于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的限制,借鉴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发展碳交易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实操举措,引导更多的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推动我国碳市场深化发展。

最后,在发展衍生品市场的同时,要同步加强金融监管。碳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对于碳金融现货市场价格也具有引导作用,因此衍生品市场金融属性带来的风险也会传导到现货市场,进而对生产企业的减排行动造成影响。对此,在通过市场自身的风险控制手段之外,需借助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在市场出现极端情况时,及时对现货市场进行干预。

南方财经:我国碳市场发展到现阶段,是否已具备进一步发展碳金融衍生品的基础?

刘佳宁:碳金融衍生品包括碳期货、碳债权、引入境外投资者、碳基金、碳配额托管、碳配额场外掉期、碳资产质押授信等。

从全球碳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不论是欧盟(EU-ETS)还是美国(RGGI),在碳市场设计过程中均同时考虑了碳金融衍生品市场与碳现货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支撑,通过“碳现货+远期、期货等衍生品交易”构成完整的碳金融市场结构。

就中国而言,当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启动一年半时间,各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纷纷聚焦碳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断探索创新碳金融产品,围绕政策研究、试点发行,陆续开展创新与探索。

从时间表看,北京、上海、广东、武汉等市场在2022年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出以碳融资工具创新为主积极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借贷、碳回购、碳指数等多层次碳市场。河北、山东等地落地了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银行业也积极布局推出碳中和债、碳结构性存款等。

同时,我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已于2022年8月生效,期货和衍生品(特别是场外衍生品)制度保障迈出的重大一步,包括但不限于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单一协议”“终止净额结算”和“瑕疵资产原则”的三大基石,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对中国碳金融衍生品市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碳期货作为国际国内市场上发展最为成熟、成交最为活跃的碳金融衍生产品,对于发挥碳价格的激励约束作用,并提高风险管理效能意义重大。碳排放权期货,需要法规制度体系相对完善、交易运行情况符合推出期货合约基本条件的现货市场作为基础保障,广州期货交易所基于其优势条件,正在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

南方财经:为有序推进三地碳市场的链接融合,你认为目前大湾区推动碳市场进一步发展最迫切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是什么?

刘佳宁:大湾区碳市场建设涉及规则对接、组织、平台、产品创新等众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基础性的工作是绿色金融标准衔接与互认共认,奠定三地金融合作基础,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实现与境外碳市场链接。

但短期内最迫切和最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是丰富更多满足跨境融资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境内外碳市场交易渠道。如建立绿色债券项目储备库,拓宽绿色债券跨境发行广度和深度;借鉴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经验,探索设立“碳市通”;开发绿色保险、气候投融资基金等,丰富境内外投资者碳交易产品选择;鼓励境内外投资机构为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项目提供服务。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金融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